当前位置: 晓楠范文网 > 作文范文 >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设计

| 浏览量:

X X区高教河生态修复技术

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工程概况

经过对XX区内各河段现状的实地踏勘,并咨询XX区环保局、河道管理处相关管理人员,我司建议首先选择区域内的高教河高教园区生活区附近河段进行生态修复示范,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该河段位于浙江警察学院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之间,总长约850m,宽约24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库容约为40000立方米,透明度小于15厘米,东西流向,在西侧于警官学校后面转成南北向,通向居住区,东侧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途径一个公园和一个观景台。河道河水浑浊伴有发黑现象,底泥深度达70cm以上,时而有底部的沼气溢出水面,水质属于整个XX区域较为恶劣的一段。由于位于商业街附近,且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控制不严,河水处于厌氧状态,河道污泥长年沉积,底泥中的污染物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富营养化相当严重,从而引起藻类和浮游植物迅速繁殖,使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鱼贝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周边校区师生的生活。两岸居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周边商业街以及饭店产生的垃圾及污水直接投进水体,造成水体表面的悬浮物较多。

图1-1 XX高教河

初步判断该段河道水质为地表水劣V类标准,水体基本无自净能力,水体流动性低。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区域内的城市河道已经基本丧失河道的景观功能,与高教园区的大环境极不协调,较大地影响了该区域学生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屡屡遭到附近学校师生的投诉,因此有必要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以控制并削弱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去功能化,改善河道水景,恢复河道生态水环境。下面为我司对该河段的水体环境调查。

水质现状:

所要治理河道的水质状况为劣Ⅴ类,劣Ⅴ类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磷和总氮,特别是总氮的污染尤为严重。水体受总磷、氨氮和总氮的污染严重,水体透明度低且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根据对上述河道水质的调查,发现局部河底层水均严重缺氧,处于厌氧状态,散发恶臭。下图为该段河道的现状:

图1-2

由图可以看出水质比较恶劣,修复治理迫在眉睫。

我们对该河道表层水进行了取样,水质数据如下:

表1-1 2012年4月水质监测数据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水质及相关河道水质监测结果,治理段河道的氨氮、总氮、总磷都属于地表水劣Ⅴ类标准。

底质特性:

根据我们对河道底质的调查,发现河流由于水体流动性很小和受到污染,底层水均缺氧,其溶解氧含量为0,因此河底底泥呈黑色,用竹竿触动表层底泥时,泥层中放出大量的气泡,表明泥层处于厌氧状态。

底质结构为部分泥质,主要污染物为树叶、垃圾等沉积物。河边居民反映,夏季有时河水发臭翻泥。

生物相现状:

河道内油污比较多,很少有水生高等植物和无水生浮游动物。由于水体底层缺氧以至处于厌氧状态,推测深水河床区缺少或根本无大型底栖动物存在。

污染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1、内源污染影响:因水域长期受两岸生活污水及死亡植物茎叶、藻类沉积影响,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

2、面污染源进入: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沿河地面污染如居民生活污水、

汽车尾气沉降污染物等随雨水地表径流进入河道。

3、点污染源进入:上游来水(补水河水质差时)、居民小区生活污水进入河道。

4、废弃物的进入:两岸垃圾入河,以至沉积物和部分漂浮物腐烂污染水体。

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和消耗量不断增多,相应的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面源控制的滞后等原因,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河网水体己基本失去水环境功能。富营养化问题的突出,日益加剧的水污染,正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水体生态系统。防治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去功能化已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迫切需求。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踏勘、走访,我们对杭州市XX内的各条河道进行了深入了解,整个XX区域就一条主河道,且河道比较曲折蜿蜒,水体流动性不强,水力停留时间比较长,从水质上看,河道水体发黑,冒泡,特别是夏天气温较高,河底淤泥容易发酵,从而导致“黑水”产生。2012年4月22日XX三桥附近大面积黑色污水排出的事件广受关注,污水的源头是XX区内一条臭水河。环保部门回应河水发黑的原因是:生活污水大量流入加上河底淤泥未及时清理。

图1-1 黑水事件

1.3工程建设的先进性

在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方面,XX创造性地利用生物改良技术、立体生态修复技术、生物操纵等技术,采取《多级强化水质生态修复耦合技术》,修复被污染水体的生物链,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构建水体生态平衡,长期保持清澈、洁净,形成五光十色的美妙水体自然景观。

《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耦合技术》是一种投资少、维护和管理均较为方便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合高教河道的水文形式,以及河流水质特点和水质改善求,推广价值大。通过采用该技术,形成适合河道生态修复的适宜原位水质净化处理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水质改善和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确保XX总体规划中的河道功能定位实现。

《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充分考虑河道特征、水文情势、堤防布置、河道景观等因素,结合河流水环境特征,突破河道断面构建技术、河道生态水力模拟技术,河道形态和河床形态优化技术,形成适宜的河道水流形态和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环境,构建切实可行的生态河道构建关键技术,促进河流水环境整体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

同时,该技术将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长效性相统一,提出纳污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为形成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河流水生态恢复、水质改善,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建设。

1.4工程建设的意义

《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针对河道内水质净化的生态技术,以水量和流态的优化调节为基础,以生态水质净化为主导,通过多级水质净化程序实现河道内污水净化,对纳污河道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和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有显着效果。

该技术突破河道纵横断面构建型式、水流流态设计、生态护槽护岸材料等关键技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杭州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城市河流水生态恢复、水质改善,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建设。

第二章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2.1工程设计的依据

(1)《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78号

(2)《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技术要求》

(3)《污水再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7)《中心城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工程简介》;

(8)《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

(9)《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胡洪云,何苗,朱铭捷等.中国首届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高技术论坛,武汉,2004年,75-8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通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

(1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保局1993年);

(13)《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浙生态办函[2003]7号);

(14)设计单位对周围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

2.2工程设计的原则

(1)原位治理为主原则

在所治理河道内就地构建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2)多功能协调原则

河流系统健康所需满足的各项河流功能具有不同的指标要求,需要在单项功能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多功能协调的原则考虑各项功能、各项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协调。

(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和河流系统健康的基础,河流生态修复应该遵循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在防止生物入侵的前提下,引入本土生物,构

建生态环境廊道,保护和增加河流系统生物多样性。

(4)景观美化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的结果应该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应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增加景观异质性,保留原河道的自然线形,运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材料构造河流景观。

(5)清洁治污原则:治污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第三章工程的设计目标

3.1 总体目标

在保证水利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水面“绿化”美化。引进水生观赏植物、水培花卉、陆生花卉结合周边环境造景。强调“绿化”与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的功能实用性和景观自身的可观赏性。水体景观设计目标:以“人文、人性、自然和生态”为原则,以江南水乡格调为特色,水生植物为主,盆花植物为辅,力图创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独具水乡风格的人性化的生态景观。在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质维护,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生态体系的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图3-1 目标原理图

3.2 设计水质目标

在污染负荷能够控制的前提下,工程完工6个月后水质验收指标:

(1)治理段水色清,无黑臭,无藻类等漂浮物积聚;

(2)水质指标修复前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即: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远期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3.3 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具有多样性种群,暖季、寒季能自然交替的,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构建的水生植物面积占工程总水面的15%~30%。

①植物种类:应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生境复杂性。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各二种以上,并考虑景观效果;沉水植物包括暖季沉水植物与寒季沉水植物,暖季沉水植物以苦草、黑藻为主,寒季沉水植物以黄丝草等为主。

②水生植被面积:修复的水生植物面积为该工程整个水体面积的15%~30%。其中,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的面积占10%,沉水植物的面积占5%~20%。12月、1月、2月,由于是大多数植物的越冬期,水生植被面积可相应减少50%。

③自然繁殖与自然交替:种植的植物经过越冬期或越夏期后,应能自然繁殖;暖季植物与寒季植物能自然交替。

本工程沉水植物以圆币草、聚草等为主,挺水植物以菖蒲,黄菖蒲、再力花、美人蕉等为主,浮叶植物以睡莲、荷花为主。

3.4 水面景观目标

在保证水体环境自然性的基础上,进行水面“景观绿化”。引进水生观赏植物、水培花卉、陆生花卉,结合两岸周边环境造景。强调“绿化”与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的功能实用性和景观自身的可观赏性,在水面宽阔的桥梁、路口等处强化水面景观,针对环境加以美化。

水体景观设计目标:以“人文、人性、自然和生态”为原则,以江南水乡格调为特色,水生植物为主,陆生植物为辅,创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独具水乡风格的人性化的生态景观。

视觉上力求“四季见绿,三季有花”,冬季部分植物保持常绿,春夏秋季时令花卉植物开放。水面景观综合沿岸景观和倒影,水面植物进行景观布置,形成水面画卷。

第四章河道修复关键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念的提出,利用生态工程技术进行水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修复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以生态学和生态修复学原理为指导,针对水体生态系统现状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宜适用的水体污染原位治理工程技术来达到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构建。采用的工程技术主要有:

4.1 生物清淤技术

生物清淤的工作原理是投放微生物菌种,针对不同的有机物和腐殖质进行消除,淤泥被就地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达到水中无淤泥的效果,自动调节水中新陈代谢,无需额外养分补给和生化调整,在污水中不易发生“DNA”蜕变。最后的目标就是水变清,并且无毒无害,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生物清淤这种方法比较经济效益,既减少清污费用,又缩短了工期,同时淤泥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破坏环境,对鱼虾没有副作用。其次是社会效应,关键是杜绝二次污染,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也不存在淤泥的转运和堆放问题。

4.2 河道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链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通过自身生长代谢可大量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一些物种还可富集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水生植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使水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得到降解,同时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目前,水生植物恢复主要利用漂浮植物浮床技术、生态网技术、沉水植物网箱技术、群落构建技术等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先锋物种的选择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本土性原则、净化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水生植物种类,进行恢复先锋物种的选择。在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耐污性、对氮磷去除能力以及光补偿点研究基础之上,筛选适宜的物种,为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提供物种。通过人为设计,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在空间、时间进行植

物群落布置。水生植物群落的布置主要根据河流历史的植物群落结构为模版,适当引入经济价值较高、有特殊用途、适应能力强及生态效应好的物种,建立稳定、多层、高效的植物群落。河道水生植物恢复在整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化河道景观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形成比较完善的生物链,加强河道生态系统功能和抵抗力。

修复水生植被带通过水生植物直接吸收水体N、P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水生植物带可以控制部分地表径流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改善环境,为水生动物提供空间生态位,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提高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

图4-2

漂浮植物浮床技术:在污染的水域设置漂浮植物生态浮床,利用水土种植技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氮、磷等营养盐,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图4-3 生态浮床

4.3 生物膜技术

河流中水生植物、沙石和沉积物表面通常生长有一层对有机污染物有降解净化作用的生物膜-周丛生物,主要由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等组成。为了强化周丛生物对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可以用人工水草、生物栅和生态砖等作填料,在河道内构筑渗流生物膜净化床。渗流生物膜净化床因填料材料和粒径的不同,除了生物降解有机物外,还可能产生物理吸附、沉降,过滤等作用,去除悬浮物和氮、磷、重金属等。净化床可选择易被微生物附着的废砖块、废陶或沸石等功能填料。采用独特的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生存的载体达到强化河道水质净化的目的。利用该类载体作生物填料,在生物填料的表面和里面通道都可以长出

致密的生物膜,给微生物提供巨大的生存空间,增加生态区好氧菌的数量,加快载体附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提高处理效率,缩短处理时间。

砾石间接触氧化也使用生长在砾石表面上的生物膜过滤。砾石接触氧化的基本原理是生物氧化净化和沉淀去除悬浮物净化。目前应用得比较多有美国Aquamantics、深圳河道治理的生物飘带技术等,滇池863项目中也有关于人工仿真水草的研究。

人工水草是对现有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比选、优化而成。多孔材料除了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外,还带有正负表面离子。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安全性好。(如图所示)。

它是一种原位水质改善技术,尤其适合富营养湖泊水质的改善。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的小、中试结果表明:水质改善效果显着,见效时间短,布放人工水草一周左右,水体透明度显着提高,水体叶绿素水平显着降低,水体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工水草生产、布放及使用全过程,安全性好;其生产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布放及维护都很简单,可以说是免维护。布放后不需要再额外追加任何维护管理费用。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显着提高水体透明度,抑制藻类水华发生,水体透明度增加 50-120cm,

叶绿素下降 40-80%;

2、COD降低 20-50%;

3、TP 降低 20-40%;

4、TN 降低 20-40%。

人工水草的特点:

1、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的原位净化技术,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较好的生态安全性;

2、富营养水体中布设人工水草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者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

3、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着提高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4.? 形成系列化产品后,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人工辅助设施,增强水体景观效

果;

5.? 其生产材料来源广泛,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免维护等特点,应用范围广泛,如湖泊、水库、河流、鱼塘、喷泉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6、人工水草技术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属国内首创;

7、其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国外进口同类产品(AquaMats),且销售价格仅为其1/2~2/3。

图4-4 人工水草示意图

利用工程菌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水体与生物栅接触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被生物栅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水体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氮磷总量,使水体得到净化。

4.4 漂浮型人工湿地技术

漂浮型人工湿地---多功能净水浮岛????????????????????

漂浮型人工湿地也称移动式人工湿地,广泛适用于河湖的深水、浅水区域。该装置利用陶粒、生物碳等填料作为浮体,和水生植物构成可移动的人工湿地,克服了常规湿地和浮岛的种种缺陷。

漂浮湿地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使能培植的植物类型多样化,挺水、浮水、沉水和陆生植物都能适应;漂浮湿地的浮体填料和种植管里水体修复药剂增强了治理污染水体的效率。

?技术特点:

1.建立生态岛:漂浮湿地独特的透气构造孔便于各种植物生根;

2.脱氮除磷:利用漂浮湿地上的功能植物,吸收和去除水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

3.景观功能:可根据污染水体治理要求不同,选择不同植物,也可以进行轮种和套种,形成立体种植、四季种植,景观效果四季延续;

4.水质改善:植物、浮体填料、水体修复药剂共同作用,促进悬浮物沉降,削减污染物含量,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5.消浪护岸:通过消浪作用稳定湖滨带,形成有利于水生植物恢复的相对的

静水环境;

6.造型组装:结构新颖,植物造型与色彩可随意组合,便于管理;

7.重复适用:漂浮湿地单元具有防腐抗氧化特点,使用寿命为7-8年。

图4-5 漂浮湿地单体结构

作用机理:

(1)漂浮湿地上功能植物的根系增加了水体与氧的接触面积,加强了水体氧化能力,净化水质,同时根系释放出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可加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植物对水体中N、P营养物及其相应的营养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吸附,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转化为植物机体的一部分,带走水中的污染物质。

(2)由于浮体填料作为载体,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3)种植管里的水体修复药剂,可根据污染水体的不同治理要求,配制菌剂来修复水体,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他土着菌群共同作用,氧化、还原等途径,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分解氧化有机物,除臭去污。?

“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湖岸的植物附着泥碳层向上浮起,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本工程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的人工浮体,在上边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 漂浮在水面。净化浮岛以为框架控制植物生长区域,避免漂浮植物在水域内狂长形成二次污染,失去控制。

浮岛上种植的植物主要是香蒲,黄菖蒲,美人蕉等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品种。它具有附着生物多、水中直接吸收N、P等特点,在对浮游植物的抑制、提高水的透视度等方面效果比较显着。以往工程结果表明人工浮岛在抑制浮游植物,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COD方面效果突出。浮岛净化水质要素:植物茎等表面对生物特别是藻类的吸附;植物的营养吸收;水生昆虫的摄饵;鱼类的摄饵、捕食;防止已沉淀的悬浮性物质再次上浮;日光的遮蔽效果,河道表面的除氮。

图4-6 景观浮岛照片

4.5 景观植物带修复

1、浮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中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根系呈淹没状态。浮水植物目前主要

用于N和P的去除。主要代表植物有浮萍、青萍、鸭舌草、水莲花等等。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压舌草眼子菜

青萍睡莲

水胡芦

2、沉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水生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系统中水的浊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表植物黑藻、狸藻、狐尾藻、轮藻、沮草等等。

3、挺水植物系统

以挺水植物为主,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植物根系发达,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红美人焦、茭白、黄花鸢草,芦苇等。

芦苇红美人蕉

黄花鸢草茭白

4.6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植物一微生物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机理如表4-1所示。

表4-1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机理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①SS的去除

SS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颗粒的密度和大小变化很大,不同密度、大小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机理和路径。大块物质可通过隔栅去除。部分小颗粒物质可在水解酸化池沉降去除。在人工湿地中SS的去除是相当迅速的物理过程。主要去除机理为沉淀、聚集、表面粘附和过滤等。

②BOD、COD的去除

湿地中的不溶性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湿地的过滤作用而被截留在湿地中;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生物降解过程主要是通过好氧和厌氧代谢降解,从而降低污水的BOD、COD。

③氮的去除

大多数污水中N是主要成分。N在环境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有复杂的循环路径。TN由不同比例颗粒的有机氮、溶解有机氮、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N2和N20在N循环中很重要。矿化、生物吸收、硝化和异化(硝态氮到氨氮DNRA)是使氮的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物质平衡过程,N在同一个系统内循环,从而致使N从系统中得到去除。大量的研究表明湿地中氮的去除路径主要为生物硝化一反硝化。N在湿地中的主要转化过程如表4-2所示:

表4-2氮的主要转化过程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④磷的去除

无机磷是湿地植物必需的养分。废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变成植物的ATP、DNA及RNA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收割而去除。物理化学作用包括填料对磷的吸附及填料与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作用对无机磷的去除会因填料中Ca和Fe可与P043-反应而沉淀去除P043-因而除磷效果较好的填料非常重要,含钙质或铁质的地下水渗入人工湿地也有利于磷的去除。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包括它们对磷的正常同化(将磷纳入其分子组成)和对磷的过量积累。由于植物中植物光合反应、暗反应交替进行,根毛输氧多少的交替出现,以及系统内部不同区域对氧消耗量的差异,导致了系统中厌氧、好氧的交替出现,使磷的过量释放和过量积累得以完成,这是常规二级处理方式所难以满足的。在湿地系统中磷有着一系列的变化形式。如表4-3 所示。

表4-3 磷主要转化过程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是集废水处理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运行简单,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按系统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流方式差异一般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1)自由水面系统

自由水面系统的污水从系统表面流过,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m),氧通过自由扩散补给。进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和颗粒性污染物与系统介质和植物根系接触。常用的植物包括香蒲、芦苇、慈姑、莎草等。与潜流型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图5-7 自由水面式人工湿地

(2)潜流系统

在潜流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自由水面型系统略高。

图4-8 潜流式人工湿地

4.7 河道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是指运用水体生态系统内营养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一系列操纵,达到对使用者有益的藻类生物量下降等水质改善效果的水生生物群落管理措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的“上行效应”和与之相反的“下行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Shapiro以及后来一些研究者工作,证明生物操纵作为下行效应力量可以改善水质的潜力。因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在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中,开始尝试采用以改变鱼类组成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操纵来调整湖泊营养结构和促进水质的恢复。欧美“经典的”生物操纵主要通过放养凶猛鱼类降低藻类生物量,其作用原理主要是:凶猛鱼类的捕食作用降低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数量,相应加强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牧食压力;降低食浮游生物鱼类对底泥的生物扰动,减少沉积物质的再

悬浮;降低食浮游动物鱼类,通过摄食底栖动物所引起营养盐从沉积物到水体的输送通量。“非经典”方法的放养鱼类是食浮游食物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通过鱼类的直接牧食减少藻类生物量,从而达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藻华爆发)的目的。“非经典”生物操纵的核心是控制过量繁殖的藻类,特别是控制蓝藻水华。

4.8 抗旱涝技术措施

漂浮湿地、净化浮岛和浮叶植物带都以锚装置定位于河道。若旱季水位下降,有导致原浮岛搁浅的危险,则养护人员可把锚体取上,把浮岛向较深河道移动,重新定位。此操作简单,无需专业工具。

高教河有比较完善的排涝系统,能在两三天内把河水位降至正常的范围。设计选用的景观植物,为水生或湿生植物,被水淹没几天基本无影响。

锚定位装置见下图:

第五章工程的实施要点

5.1 工程的技术路线

由前述分析结合本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将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分为污染源控制系统、污染河道减污增容技术及持续生态维护技术三个单元加以实施。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5-1 工艺流程图

5.2 工艺说明

本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前需进行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对河道进行拦坝截流,再将河水抽干进行淤泥的清理,并且对河道内一些损坏地段进行修缮,待完成后开始实施生态修复系统。

一、污染源控制系统

①对河段区域始端进行纳管截流,并设格栅将固废有效地拦

截,更好地监管控制污染源。

②由于水体流体性较低,故河段设置2台可移动式推流式搅

拌机,以加快河水流速,并且对污泥进行了有效地集中,

方便清淤。

二、污染河道减污增容技术

①河道前端设物化截留区,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把大分子

颗粒物截留沉降,河底污泥进行定期清除。

②对于全河段,由于水质较差,河水溶解氧浓度仅为

0~0.5mg/L左右,曝气复氧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河水中的溶

解氧溶度,改善河水水质,同时消除水体黑臭及浑浊度。

全河段每300m左右设置1台增氧机。

③对于河道前段50m左右,布设接触氧化系统,该系统在水

下布有对氨氮和总磷具有良好吸附功能的竹纤维生物载

体,载体高度约1m,利用该载体负载微生物(即生物接触氧

化)实现对河水中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功能;

④对于地表径流污染,在近河岸边安装、布置水生植物带和

竹纤维生物载体,形成水生植物-微生物的共代谢系统,以

削减地表径流污染。

⑤项目实施初期,投加来自污染河水及污染底泥中的微生物

菌剂,以快速降解河水中浓度较高的污染物质消除水体黑

臭,为后续生态修复系统创造条件。

二、生态恢复系统

①为防止河道底泥污染上覆水体,结合污染源控制系统部分,采

用潜水式推流曝气机搅动底泥从而对底泥增氧,以降解、矿化底泥污

染物质;

②对于上游水质较恶劣段,将一部分水引入人工湿地公园进行系

统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景观用水的湖泊、水

库与河流中,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

③以生态浮床的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对TN、TP吸收效果良好且根

系发达的美人蕉、旱伞草等水生植物,并在适当水域分别种植如粉绿

狐尾藻等的功能性水生植物,以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④在河水水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布设水下森林系统,投加水草、

螺、蚌及鱼类等,以恢复水体食物链。

各工艺措施具体说明如下:

①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与投加

从底泥中筛选对污水和底泥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土着微生物,然后对其进行富集培养,并采用有机污染严重的底泥进行多次驯化与筛选,综合考虑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筛选出一批对污染河水和底泥降解效果良好的微生物并将其制备成微生物菌剂。其所含菌种都来自于污染河水和污染底泥,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是安全可靠的环保产品。主要由自养菌群和异养菌群组成,能有效的降解水中有机物质、氨氮、亚硝酸氮及硝酸氮。异养菌群将固体颗粒及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及水;自养菌群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转化成硝酸氮,再利用异养菌群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氮转化成氮气。

图6-2 富营养化控制效果图

② 人工增氧

经济性强力造流曝气机由水泵打出的加压水进入射流器并从喷嘴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形成的这一动能在射流器的喉部产生负压,造成吸入室内的真空状态,

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水面上经吸气管自动吸入射流器,在射流器的喉部与水流形成气水混合物并经剧烈的混合搅动,空气被粉碎成极微小的气泡,成为雾状的气水乳浊液;再经过射流器的扩散段时由速头转变成压头,微细气泡进一步被压缩,增大了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形成溶气水;最后溶气水从射流器扩散口喷出,在河道中产生强烈的涡流搅拌作用,底泥亦被搅起,大量的氧气随细微气泡溶解至河水中,从而完成氧的转移过程。

Dolphin 400增氧机功率为250W,单台充氧效率为1.4kg/kwh,能耗极低,利用一种特殊的搅拌原理,使水面上下波动,从而增加了河水和空气的接触界面,使更多的氧分子溶解入河水中,从而达到提高河水溶解氧的目的。增氧机击打产生的漩流和有节奏的波动能带动水体产生大范围的流动,能在相对低转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流体循环效率。与传统设备比较,其在节能性上有较大优势。

③ 竹纤维生物载体接触氧化技术净化水体污染

竹纤维生物载体,它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好氧和厌氧工艺必须分开进行、不能同时开展的弊端,将厌氧和好氧工艺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载体的一个断面上,由外及里形成了好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个反应区。污染物基团由外及里通过载体的三个反应区,在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不同的细菌占据载体的三个不同的反应区,并与污染物基团紧密接触。在好氧区,

好氧菌将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CO

2和H

2

O;在厌氧区,厌氧菌将难降解的大分子

有机物分解为可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最终污染物基团就被分解转化成逸出水体

的CO

2和H

2

O,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

图6-3 竹纤维生物载体及挂膜效果照片

竹纤维生物载体总共安装面积为2000m2,分别安装在治理污染源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为防止载体上附着的生物污泥沉积在河底,定期采用专用的刮泥装置将生物污泥刮除。

④人工湿地

本工程人工混地采用垂直型潜流跟水平型潜流相结合的方式。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小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用多孔的布水管均匀布水,水直接下渗入潜流人工湿地,利用潜流的人工湿地的1%的坡度,利用重力流使处理过的水流向出水口。

(1)进出水系统的布置:

本工程人工湿地由小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处进水,故布水管道系统设在垂直流人工湿地湿地床上,一般采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装置。把河道里的水利用水泵提升到湿地床,再用布好的多孔管进行布水。出口处设置阀门,控制水的流量,保证水均匀连续。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2

排水

8mm左右的砾石层,厚约0.6m,成熟植物根系大部分分部在该层,为河水净化处理层;底层为0.1m左右的粘土层,起到隔水作用。

(3)人工湿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长*宽=80*50m;

布水负荷0.5m3/m2·d;采用连续24小时运行方式,利用电动阀门控制,植物种植:花叶芦荻、美人焦、风车草、富贵竹、水葱、再力花等湿地植物,可以种植鱼类食用的青草及管理员食用的蔬菜。

⑤景观构建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规划河道空间结构,使河水、河岸、滨河带等生态景观要素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有机整体,既符合生态学原理,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更适合人类居住,使河道景观由单纯的物理景观转变为多样性的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建立人水和谐。采用真空盆式浮岛(材质为竹炭或PE)种植水生植物,真空盆式浮岛可以在水面随意组合,配以合适的植物,即可以达到点、线、面相结合,低、中、高的序列以及离岸线近、中、远相搭配的手法来创造夹景与障景效果。植物的搭配应考虑低景、中景、高景的需要,达到视线所及范围

的高低落差,错落有致。可采用部分浮水植物作衬托,大量采用0.8-1.5m高的开花的美人蕉、鸢尾等植物搭配没有花的旱伞草等观叶植物。再配以高度可达2m左右的再力花等高品种植物加以点缀,利用植物来营造岛屿景观,形成水体的视觉焦点,塑造一个步移景异的水体景观,盆式真空浮岛还具有更换植物方便的特点,可以在冬季时更换黑麦草等绿色植物保持水面景观。水生植物在增强该项目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对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吸收作用,削减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等,另外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与觅食场所。

为保持生态浮岛的景观效果,在气温较高的春、夏、秋季,可选择性种植美人蕉、鸢尾、旱伞草、菖蒲等高等水生植物,而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为保持河面约1/3的水生植物呈“常青”态,可将盆式浮床从河面取出,替换成可耐低温的黑麦草、黄菖蒲等。

另外在公园跟观景台处设立小型喷泉,即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又可以提供观赏。

下图为系统内各要素位置分布图。

第六章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表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安全性和稳定性措施

可移动式浮岛,枯水期在保证通航情况下浮岛向河中心移动2米,丰水期浮岛移至岸边,减少浮岛对水流的阻挡。

浮岛在材料使用和结构设计上,采用高强度材料,结构流畅阻力小,减少浮岛、对行洪的影响,避免水流冲击对浮岛的结构破坏。

在河道水流冲击区预留10米缓冲区,不设置净化设施等阻碍行洪构筑物。但考虑景观因素在该区域内设置一些景观浮岛、种植适量植物美化环境。

浮岛宽度调整,枯水期水质差、水流小,利用浮水植物生长速度快,植物向河心生长,丰水期水质好、流量大,收割植物去除水体养分,减少植物面积、减少浮岛对水流的阻挡。

在浮岛和航道之间设立防护桩,避免浮岛日久固定装置出现意外,飘落河道阻碍水流。同时避免船只对浮岛的破坏,造成浮岛漂移阻碍行洪。

浮岛与驳坎直接固定,同时结合锚固,双重固定确保浮岛安全。

在丰水期加强人工管理,确保固定设施,浮岛组件安全、牢固,及时对浮岛进行维护、修补、加固等工作。避免上游漂浮物在治理区水面聚积,发现大面积水葫芦等漂浮物及时处理。

施工河段前在保证通航情况下,设置截污设施截留污物垃圾,避免垃圾、植物残枝与浮岛等设施纠结阻碍水流、防碍泄洪。

植物选种以抗风能力强,风阻力小的植物,避免台风对浮岛植物的影响和破坏。

第八章工程和长效管理工程构建

8.1 水生态系统的管理

及时清除河道内的各类垃圾(落叶枯枝、有机高聚物制品、各类生物固体废物等)。

按要求及时收割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根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涨落情况,即使捕捞或补充放养。

及时更换衰老的植物。

及时防治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绵、浮萍的入侵、蔓延。

防止非管理人员入河打捞“水草”,破坏水生植被。

控制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鳊鱼等对水生植被的危害,及时消除它们。

按时检查维修机电设备。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9.1 环境保护

9.1.1 施工噪声的控制

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应尽量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运行,同时可考虑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上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已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9.1.2 施工现场废物的处理

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清理、集中堆放,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确保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同时施工完成后也应加强对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除水面漂浮物以及死亡的动植物残体,防止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9.1.3 倡导文明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堆周围居民、工厂、学校的影响,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村委会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

9.1.4 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项目开发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9.2 劳动安全

9.2.1 危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度和天气影响;其二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操作、水下作业等因素带来的危害。

9.2.2 劳动安全防范措施

1)防冻与防暑

为防范寒冻,要准备必要的防寒装备,可避开极冷天气的室外作业;为防范暑热,可避开高温时间室外作业,准备充足的防暑降温饮料和非处方药。

2)防止机械伤害和水下作业危险

为防止机械伤害和水下作业危险,设备的可动部件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河道边常备救生衣、救生圈;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第十章工程的预期效益及推广应用

10.1、预期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本项目经济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与每天需要引进XX水来冲刷的成本比较,本项目技术投资少,见效快。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社会效益显着。本项目技术实施可对XX各河道的所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改善水体水质,为该段水清、景美、岸绿的水景观建设作出贡献;提升河道沿岸居民、师生的健康生活指数;此外本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示范区,具有示范教育意义。

(3)环境效益

本项目环境效益明显。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改善入河水水质,使污染水体水质明显改善,降低入河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提高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扬尘,促进健康河道水陆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10.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将技术的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长效性高度统一,能有效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明显优势。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最容易受到城市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城市河流通过修建堤防、污水排放、河道硬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活动,呈现出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等特征,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建设包括制订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持续进行环境整治、建立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体系,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恢复等多项内容,其中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研究包括城市河道水环境、环境

及水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城市河道建设与河道整治等,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恢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不同于城市外围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使得城市河道建设与整治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根据河流、城市的生态功能以及主要特征,采取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维持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积累大量的经验,对于不同区域的河流生态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河流水系比较发达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城市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研究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但生态修复工程实例相对较少。据报导,仅南方城市有部分河道治理生态工程,且多数为生态修复景观工程,集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沿不多见,因此,由我司研发的该集成技术在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整治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是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该技术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该技术适用于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修复,对水质深度净化处理效果也非常显着。

10.3、推广计划

本示范项目的集成技术推广分二步进行。

首先根据既定的技术,结合所选河道河流特征和周围景观等因素,优化设计方案,建设河段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监测分析示范工程效果,并实时进行总结,对既定的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宜性进行检验和鉴定。

其次,结合示范工程,对既定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为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在对其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推荐访问: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河道 水质 设计方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0同心战疫中国力量作文3篇

2020同心战疫中国力量作文3篇  待到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凯旋路上,唱起那首胜利的歌谣。以

2020关于同心抗疫作文600字初中范文3篇

2020关于同心抗疫作文600字初中范文3篇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路上,我们都在努力,感谢那些

《我们的战疫》优秀作文800字范文

《我们的战疫》优秀作文800字范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医生们在战斗着,消防员,

朗诵:愿你每天醒来,阳光和幸福都在

朗诵:愿你每天醒来,阳光和幸福都在  也许是生活负累,越来越喜欢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很喜欢一句话,无论

2020幼师班务计划范文5篇

2020幼师班务计划范文五篇  极借阅幼教刊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

关于“抗击疫情”作文500字

关于“抗击疫情”作文500字  以下内容由工作范文网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

让英雄情怀激荡精神力量高三作文

让英雄情怀激荡精神力量高三作文  以下内容由工作范文网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让英雄情怀激荡精

疫情期间个人学习心得总结范文

疫情期间个人学习心得总结范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每一次逆境都是一次成长,致敬白

关于疫情感人的作文500字精选5篇

关于疫情感人的作文500字精选五篇  这段时间的疫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早教宝宝毕业家长感言

早教宝宝毕业家长感言  导读:孩子是上天赐给每个家庭的宝贝,孩子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也激厉着我们不断

高三高考新冠肺炎疫情作文4篇

高三高考新冠肺炎疫情作文4篇以下内容由工作范文网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高三高考新冠肺炎疫情作

网课的学习心得体会作文3篇

网课的学习心得体会作文3篇  网课的学习过程超乎我的想象,屏幕的主体是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老师可以在